首页 诚信动态 视频新闻 诚信促进会 诚信书画院 会员风采 诚信品牌
  诚信福建>>诚信动态>>
诚信从娃娃培养起
发表时间:2011-9-8 10:18:27 摘自:“围绕海西促诚信”论坛 点击数:1282
    摘  要  诚信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一项根本性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社会日益凸显的诚信缺失现象和行为对青少年儿童造成很大的冲击。学校在诚信教育方面所面临的形势还相当严峻,学校诚信教育问题亟待解决。教育者必须从多方面分析青少年儿童诚信流失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多方形成合力,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强化其诚信行为,共同构建诚信道德体系。
    关键词  诚信  青少年教育  家庭  学校  社会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是一个社会高度文明的标准之一。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播下诚信的种子,我们收获的将是诚信的社会,和谐的社会。
    一、诚信——共同面对的话题
    (一)令人不安的诚信缺失现象
    “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从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今天,毒奶粉又让我们的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这是曾经流传广泛的一则短信。
    诚信,源远流长,它在大部分人心中根深蒂固。然而,它也在一部分人心中流失。目前,信用问题似乎特别突出。假烟、假酒、假药、假种子、假荣誉、豆腐渣工程……生活中的假冒伪劣比比皆是,不少权威性调查报告也不是十分可信。
    再看看学校,弄虚作假似乎已成为一种常态。比如巧立名目乱收费,虽三令五申地严禁,但风头一过仍然我行我素。又比如上公开课,课前学校组织力量反复导演,老师和学生一起包装。再比如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就动员所谓的“差生”放弃考试……诸如此类令人汗颜的怪事在校园中早已见怪不怪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耳濡的是弄虚,目染的是作假,天长日久,又会向哪里潜移,向何处默化呢?高校的状况是否好些呢?形势还相当严峻!湖南嘉禾高考舞弊案、广东电白县利用Bp机高考舞弊案一度引起全国震惊。考试作弊在许多地方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有的“考试枪手”已经把阵地转移到网上……
    (二)永远的诚信教育
    诚信是立国之本,立业之本,立身之本,也是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不具备诚信的品质,他必然失信于社会。同样,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讲诚信,也必然会被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历史证明,在一个诚信丧失的社会,不仅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很难建立起来,而且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都将面临崩溃的危险。
    中国,历来是礼仪之邦,诚实守信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然而今天,我们正在承受着由于诚信缺失而带来的种种伤害和危机。龙永图先生说过这样一席话:我们经过十五年漫长而艰苦的谈判,才得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们要在共同的国际规则下进行竞争,那些在经济领域里搞欺骗、假冒、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不守规则的企业必然在竞争中失败,逐渐被淘汰。因此,全中国人都必须注意这个问题——诚信!
    历史的车轮已经驶进二十一世纪,“谁赢得了孩子,谁就赢得了未来。”现在的孩子,若干年后将走上社会,他们的信用意识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在失信已经成为顽疾的今天,诚信教育从娃娃抓起,犹如筑大厦之前夯实地基。
    二、追根究底话诚信流失
    我国古代教育一直十分重视诚信教育。春秋时孔子就说过:“言必信,行必果。”曾子为子杀彘,商鞅立木为信,列宁儿时打碎花瓶勇于承认错误……我们用一个又一个这样的故事教育着我们的学生,那么,现实情况又是怎么样呢?抄袭作业、说谎骗人等现象屡禁不止;偷窃行为、考试舞弊等行为屡见不鲜……为什么事实与我们的期待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是什么让中华民族诚信美德这块巨石风化了呢?
    (一)家庭教育缺失
    孩子从出生开始,家长就是启蒙老师,其守信或失信都将言传身教给孩子。父母在诚信方面的不到位,使孩子耳濡目染,这必然使孩子在启蒙教育中诚信基石出现动摇。家庭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诚信教育任重道远。有的家长全然不管孩子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有的家长意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有意培养,但由于方法不当而导致孩子的诚信品质难以养成。
    (二)学校教育失衡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都是强调应试教育,对学生存在重知轻德,以分取人的弊端,虽然一直提倡把德育放在首位,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学校却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学生诚信等基本的道德评价则没有硬性的、可操作的量化指标,造成诚信教育的弱化,加上对诚信约束和评价机制一直不够健全,凭学生的品德评语中的那些“套话”是无法看出一个人品质的优劣,更看不出其诚信程度。
    对于造成学校德育实效性低的原因,有专家认为:学校德育重灌输,轻实践;重提升,失去生活的基础;重量化,忽视定性分析;太封闭,没有走向现实生活,缺乏开放性。的确,学校德育工作主要通过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然而,每堂课的任务不一,针对“诚信”的内容不是很多,而老师们采用的方法一般是空洞的说教。再加上社会生活中不一致的现状以及家长们宠溺之心下的“唱反调”,我们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的诚信教育显得苍白无力、不堪一击。
    (三)社会影响凸显
    我国的基础教育一直存在重学校、家庭而轻社会的误区,不少人固执地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和父母的事。但是,现在困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诸多问题,例如孩子们的思想道德建设不能在假期中得到有效延续、甚至被破坏的现象,恰恰不是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能够解决的。学校五个月的优质教育积累,如果在假期两个月遭遇不良社会环境,顿如春雪消融,转眼即逝,令老师、家长痛惜不已。
    社会是个大染缸,“学校教一年,不如社会说一句”。在经济领域,当前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假冒伪劣和欺诈行为十分猖獗,甚至连统计、审计、财会和合同等也出现了严重的欺诈现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与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的信誉,大大危害了人们的利益,这也为青少年儿童接触不良风气提供契机,影响其良好人格的形成。
    三、多管齐下,构建诚信道德体系
    诚信是立足社会的通行证,从小让孩子养成诚信的品格,就等于为其未来的成功铺垫了牢固的基石。
    (一)家庭是诚信教育的关键
    家庭是培育孩子的首要摇篮,父母是是子女的终身教师,家长在青少年的诚信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1.父母要作诚信的表率,做到言传和身教统一,以诚信培养诚信。反之,如果负面影响积累到一定的程度,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就很难收回了。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家长言行的点点滴滴都将在孩子的精神和品格中得以延续。父母对孩子的诚信,就是将来孩子对社会的诚信。
    2.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家长首先要重视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孩子诚信的思维、行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家长的从小教育。其次,家长要及时鼓励孩子的诚信行为,不以世俗的功利心态去评价孩子。诚信引导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但也要配合反面教育。另外,要创造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家庭成员之间诚实真挚的态度作心理基础,使孩子从信赖家长到信守承诺,从严于律己到诚信待人。
    3.家长要做孩子的领航人和护卫者。作为家长,仅仅满足于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是不够的,还需具备长远的目光和警惕的意识,要塑造和培养孩子的性格品质,使孩子能够客观看待自己的角色和定位;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功利观,秉承宽容的胸怀。家长要在孩子的人际交往上把好关,要警惕负面干扰对孩子的影响,提高免疫能力。
    (二)学校要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
    1.优化诚信教育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创设学校教育主阵地道德氛围,可以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到陶冶,使他们的诚信品质得到升华。一是创设校园诚信的环境氛围,在校园建设、文化建设以及德育载体的构建中注重营造诚信教育氛围,加强校园诚信教育的渗透,使校园成为具有导向性的学习教育场所。二是创设班级诚信的环境氛围,在班级布置、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制度建设上融入诚信教育内容,促使学生自觉地从常规做起,从小事做起,把诚信美德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2.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有机渗透诚信教育
    课堂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抓住时机、区分层次地在教育教学中渗透诚信是诚信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寓诚信人物、事件于课堂教学之中;要将德育工作与各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让所有学科都育人,每一位教师都育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要以诚信教育为中心,辐射社会公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促成学生道德品质的全面提高。
    3.课内延伸课外,注重感悟体验
    (1)在现实生活中感悟诚信。情感体验可以使学生对诚信的理解更加真切,作为教育者要善于从学生身边发掘诚信教育的资源,借助于生活让学生去感悟。著名教育家朱小蔓说:“生活中时时有德育,校园内处处有德育。”我们要善于从学生身边发生的小事做德育文章。
    (2)在参与活动中体验诚信。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喜欢空洞的说教,要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就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丰富多彩的形式为载体,使学生在具有趣味性、吸引力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自觉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参与实践,引导他们走近诚信,让他们在实践中丰富对诚信的体验,为诚信道德水准的提升奠定基础。
    (三)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共同营造诚信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社会也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学校教育有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大有必要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学生的诚信问题。如,开展大规模的宣教活动,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将诚信纳入法制轨道,建立有效的保障措施等。我们要严厉批判、打击社会上的诚信缺失行为,培育“信用至上”的社会道德,让“诚实守信”的理念深入人心,让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一个信任、舒适的大环境。
    在诚信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基本,学校教育是主渠道,而社会是加强学校教育的后盾,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努力,才能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水准。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幼小的心灵,不容蒙上灰尘。让我们抓住一切机会,引导学生了解诚信、实践诚信、拥有诚信。我们能赢得孩子,孩子们必定能赢得全世界!
    参考文献:
    [1] 傅维利.诚信教育的原则与方法[J].辽宁师范大学教育,2002.10
    [2] 施林春.学校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上海教育,2006.12
    [3] 张启伟,王玉丽.诚信教育要从学校自身做起[J].辽宁教育,2004.11
    [4] 黄涛.浅谈家庭教育中怎样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11
    (清流县城关中学 罗劲峰)

  推荐新闻
·省诚信促进会领导参加福州市鼓楼区诚信促进...
·省诚信促进会各支部联合举行主题党日活动
·全省各级诚信促进会积极参与3·15国际消...
·2025年诚信八闽行活动正式启动
·“政务诚信、你我同行”主题征文活动结果公...
·“政务诚信 你我同行”主题征文获奖名单
·省政协副主席、省诚信促进会会长余军赴南平...
·“政务诚信 你我同行”主题征文获奖作品...
·省政协副主席余军赴建宁、将乐开展调研
·省诚信促进会领导参加泉州市诚信促进会理事...
首页 | 诚信动态 | 诚信促进会 | 会员风采 | 诚信品牌 | 加入收藏夹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2004-2005 cxfj.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诚信福建网版权所有
主办:福建省诚信促进会
联系电话:0591-87826028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19号国泰大厦15楼B区
闽ICP备130045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