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时间:2011-9-16 10:01:39 摘自:“围绕海西促诚信”论坛 点击数:5920
|
|
(提纲)
一、诚信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
1、起点——个人诚信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起点
2、难点——企业诚信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难点
3、重点——政府诚信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
二、诚信建设是贯穿和谐社会的主线
1、生命线——诚信建设是和谐社会中个人的生命线
2、分界线——诚信建设是和谐社会中企业的分界线
3、回归线——诚信建设是和谐社会中政府的回归线
三、诚信建设开创了和谐社会的新局面
1、避免片面——和谐社会中的诚信建设应该避免片面
2、别开生面——和谐社会中的诚信建设应该别开生面
3、春风满面——和谐社会中的诚信建设应该春风满面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其中,诚信建设至关重要。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宁。本文拟就和谐社会和诚信建设这个问题做一点粗浅的探讨,从而说明诚信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诚信建设是贯穿和谐社会的主线,诚信建设开创了和谐社会的新局面。
一、诚信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
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一个诚信社会,诚信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的重要基础。没有诚信,家庭、企业和国家就难以和谐,整个社会的和谐就只是梦想。如果说和谐社会是一个组织严密、功能齐全的系统,那么,诚信就是这个系统内部各个构件之间的纽带或润滑剂。
因此,必须要把诚信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使诚信作为一种共识,一种道德规范,并为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谐社会才能成为一种常规化的社会。
1、起点——个人诚信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起点
人是社会最基本的要素,而一个人最根本的立脚点就是诚信。只有每个公民都能做到个人诚信,才能促进企业诚信、政府诚信、政务诚信,才能让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诚信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党群之间和谐的前提,只有遵守诚信规则,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们的创造活力才能得到保护,创造性得到发挥,也才能真正解决社会发展的活力与效率问题。没有诚信,社会规则就会出现混乱,人们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公平、公正就难以实现,安定和谐也会成为空话。
“人不信于一时,则不信于一世”。诚信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往往能够起到法律不能起的作用。但诚信作为个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必须以道德为支撑。道德教育是对心理动机的自律性约束,诚实、守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中华民族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享誉于世,自古以来就有“诚信”的传统美德。诚信教育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要从日常生活抓起,要在全社会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气和强有力的舆论氛围。因而要在全体公民中坚持不懈地开展诚信教育,强化诚信道德观念和意识,使诚信观念深入民心,最终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共同遵循的基本准则。同时,诚信教育与法律规范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构成公民个人实践诚信的道德基础。
2、难点——企业诚信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难点
当前,在发展经济成为国家中心任务的情况下,经济在整体社会系统中的权重日益提高。企业做为社会经济细胞,与消费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是否诚信成为社会和谐的重要影响因素,是社会整体和谐的构成内容。
诚信作为经济伦理的要求,起源于商品交换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发展和逐步完善,诚信不仅是一项基本的经济伦理原则,而且是市场经济的一条基本规律。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主体,是诚信的执行主体,因此,企业的信用状况和内部信用管理状况,是社会诚信水平的标志。企业的诚信建设是通过信用制度来体现,它包括个人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资信评估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等内容。
首先,必须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与协调,建立个人与企业的征信系统。其次,政府要制定市场准入机制、失信约束和处罚机制、信用评估准则、评估方法和管理办法、数据信息的采集和使用办法等符合市场规律的信用体系“游戏规则”。再次,要健全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通过严格管理,对外制约客户的信用行为,促使客户守合同、重信用;对内从根本上改变销售和管理决策失控的状况,在企业内部形成科学的信用管理机制,从而避免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又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最后,要引导企业在生产流程、管理流程、营销流程中实行全过程的信用管理,形成讲信用、重信誉的企业文化,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客户管理、营销管理、资金管理、税务管理、公共关系等环节严把信用关,从而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
3、重点——政府诚信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各级人民政府的诚信建设至关重要。政府诚信是关系到政府公信力和执政能力的核心问题,它标志着社会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状态,是社会政治、经济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树立政府权威,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
政府诚信、政务诚信对社会诚信起着示范和主导作用,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构架的主要支撑。政府及其职能机关不仅是国家政策法规和行政事务的执行者,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是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因此,政府要通过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增强透明度,依法行政,兑现政府承诺,以实实在在的政绩取信于民,从而建立法制政府、廉政政府、高效政府、“阳光”政府和诚信政府,提高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同时,治理诚信缺失,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政府应该成为治理诚信缺失的主导力量,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构建诚信规范体系的制度框架;通过政府的主导作用,治理企业和个人的失信行为,提高社会信用度,使诚实、守信成为社会风气和普遍的行为规范;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诚信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二、诚信建设是贯穿和谐社会的主线
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诚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摩擦,增加社会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进而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诚信的前提是以个体对他人和社会的负责,当这种负责成为一种普遍共识的时候,诚信社会便形成了。因而,诚信建设是贯穿和谐社会的主线。
1、生命线——诚信建设是和谐社会中个人的生命线
所谓诚信,即诚实、诚恳、信用、信任。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以信用取信于人;二是对他人要给予信任。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的多样性,不同层次社会成员道德水准的差异性,特别是受利益驱使,尔虞我诈、弄虚做假等问题,表明坚持以诚信为本,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是否诚实守信,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觉悟,更重要的是它影响到一个人的前途和发展。一个表里不一、言而无信的人,可能蒙混乃至得势一时,但决不会长久,到头来还是害了自己。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紧紧抓住“诚信”这个重点,不断夯实公民道德的信誉基础。
诚信既是现代社会中指导个体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体现个体的人与作为整体的社会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协调的重要标准,更是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整体的社会对自然和环境责任的体现。历史证明:不讲信誉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人,不讲信誉的民族是堕落的民族,不讲信誉的社会是混乱的社会,不讲信誉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诚信,不仅体现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本质要求,而且必须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部内容和整个进程。
2、分界线——诚信建设是和谐社会中企业的分界线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也是诚信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商品交换的广度和深度都大为扩张,交换的内容和形式也趋于多样化,与此同时,交易风险也随之加大。同时,如果信用关系缺损,市场机制就不可能有效运行;信用关系扭曲,就会降低市场的有序性,从而市场经济就难以健康发展;信用链断裂,就会引发经济危机,从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这一切都要求诚信的加入。
诚信作为市场经济的一条基本规律,是市场经济的本质体现。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共同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合力,促成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从而保证和谐社会的实现。
因此,要实现公平合理的竞争、平等互利的交换和通过利他的方式实现自利的目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赋予每个市场主体平等的权利,也就是必须遵守诚信原则。诚信原则是对交易双方合法权利的维护和尊重,每一个市场主体,只有讲诚信,才可能获得牢固的伙伴,才可能树立品牌形象,才可能获得持续发展,否则,就会被市场所淘汰,为和谐社会所不容。
3、回归线——诚信建设是和谐社会中政府的回归线
在建立社会诚信的过程中,政府的表率作用至关重要。作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和国家政策法规、行政事务的执行者,政府及其职能机关必须要以诚心诚意的态度取信于民,改进工作作风,形成高效、廉洁、守信的行为规范,自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讲真话,做实事,言行相符,求真务实,带头讲诚信,才能带动群众投身于诚信建设,才能促进个人诚信建设和企业诚信建设,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安定。
这里的“诚”,集中表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它要求通过党的主张、政府的政策和各级官员的工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折不扣地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里的“信”,集中表现为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和发挥群众的创造精神,努力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依法行使民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创造条件,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因此,各级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必须要与诚信、和谐社会的要求紧密相联,提高素质、转变作风,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三、诚信建设开创了和谐社会的新局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使诚信在整个社会中形成浓厚氛围,让诚信融入人们的自觉意识,成为社会交往的规则,成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要使全社会互帮互助、诚信友爱、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以诚信为本。所以,诚信建设,既是立人之本,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之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它开创了和谐社会的新局面。
1、避免片面——和谐社会中的诚信建设应该避免片面
“诚信”包括个人诚信、社会诚信和政府诚信。
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诚实不欺、相互信任、信守承诺是每个人立身处事的基本要求,是每个人都应有的基本品质,也是个人发展和完善的前提条件。而在个人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家庭,更需要诚信使其长久、和谐、稳定,而这则需要夫妻间的诚信来维持。
诚信是企业的兴业之本。企业活动是一系列契约、合同的组合,而这些契约、合同兑现的前提条件就是双方诚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对的是一个更加激烈,但也是更加规范和和平的竞争环境。要适应这样的大环境,就要遵守诚实守信的竞争规则。
诚信是国家和政府的和谐之本。能否取信于民,是关系到国民之间能否和谐、国家政权能否稳定乃至兴衰存亡的大问题。政府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同时又是社会的管理者,政府的决策若朝令夕改,承诺不兑现,民对国不诚,国对民失信,民心思散,国家将难以安定,社会就谈不上和谐,更难言发展。
这几个方面的诚信建设不可厚此薄彼,应该一视同仁。
2、别开生面——和谐社会中的诚信建设应该别开生面
首先,坚持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并举。诚信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要区分层次,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地灌输到全体社会成员的头脑中去达到引导人们牢固树立诚信观念、强化诚信意识、遵循诚信道德规范的目的。同时,要把诚信道德规范的内容和要求细化、深化、具体化,并纳入管理制度之中,认真总结实践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充分发挥制度的规定、惩戒、引导和警示预防作用。
其次,诚信道德的示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因此要保护好诚信资源,要发掘我国诚信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公民诚信的典型,通过典型示范来带动全社会的诚信。同时,还要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和行政部门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官员的诚信道德形象。因而,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层面上,“从上做起”要比“从我做起”更为重要,无疑应当是诚信道德重建的现实开端。
再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诚信的传统美德,要勇于创新,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市场经济基本规律所要求的诚信原则、信用体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应该看到,我国古代的诚信,主要是一种道德诚信,而现代市场经济意义上的诚信,则主要是一种法律诚信和制度诚信。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新环境和新挑战,我们不能盲目沉溺于有深厚历史积淀的诚信道德传统,而是需要认真思索如何将传统的诚信美德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法律诚信、信用体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勇于创新,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诚信规范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3、春风满面——和谐社会中的诚信建设应该春风满面
首先要解放思想。诚信教育是对心理动机的自律性约束,是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这就要求必须在全体公民中坚持不懈地开展诚信教育。因此,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各种阵地和载体要深入开展诚信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社会舆论的评价、褒贬、取舍,引导人们把对诚信的认识转化为内心的信念,成为事业发展的理念,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
其次要实事求是。党政部门处于社会体系的核心位置,信用状况表明政府的成熟程度和行为规范水平,因此必须发挥党政部门在诚信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这就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人格的力量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威信,率先垂范,以诚心诚意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的公仆形象,为群众树立榜样,做诚实守信的表率,从而取信于民。
最后要与时俱进。人民之所以信任政府,是因为人民相信政府具有诚实守信良好品格和道德责任感,能够掌好权,用好权。如果政府不讲诚信,那么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和谐关系将被破坏,政府就会失去人民信任,执政的合法性就会受到怀疑,从而早成整个社会的和谐遭到破坏,社会陷入危机。因此,政府在行使行政权时,应该一切行为以人民利益着想,一切为人民利益服务,能够维护政府对人民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增进政府与人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做到取信于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诚信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的基本保证。诚信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靠长期的教育和实践培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诚信为本,使诚信融入人们的自觉意识,才能使和谐社会建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中共长乐市委党校教员、教员长乐市诚信促进会理事 姚行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