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时间:2011-9-29 10:08:09 摘自:“围绕海西促诚信”论坛 点击数:9070
|
|
[内容提要] 诚信,不仅是传统的道德文化,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也是一个地区重要的综合发展环境。。。。。。围绕海西促诚信,树立海西诚信形象,促进海西经济发展,必须从每一个人做起,而每一个人诚信应从娃娃抓起。
[关键词] 海西 诚信 娃娃
“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这是冯玉祥将军关于诚信的一句至理名言,笔者极为推崇并一直把它奉为自己的座右铭。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这是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时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这个新论断,既是对公民道德建设的新认识,又是对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新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结合我省实际,省委书记卢展工曾批示要“围绕海西促诚信”,以推动海西诚信建设,树立海西诚信形象,促进海西经济发展。笔者认为,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诚信海西的英明决策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记得一位有识之士说过:诚信不仅是传统的道德文化,也是一个地区重要的综合发展环境。。。。。。本文想探讨的话题是:围绕海西促诚信,必须从每一个人做起,而每一个人诚信应从娃娃抓起。简言之:围绕海西促诚信应从娃娃抓起。以下谨谈谈个人浅见:
一, 讲诚信首先得弄清诚信的本质内涵及功能作用。
诚信是什么?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践约、无欺,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通俗地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传统伦理将诚信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认为诚实是取信于人的良策,是处己立身,成就事业的基石。总之,是一种个人生活的准则。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二字具有极其重要的分量:它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也是个人修德达善的内在要求。“忠义礼智信”是人们提倡并力求遵循的行为准则。诚信从先秦就有了,孔子说:“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于中而必信于外。”(意即一个人心有诚意,口则必有信语;心有诚意、口有信语而身则必有诚信之行为)。到了孟子已经把诚信当成一种价值观。他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在这里,诚不但是天道本体的最高范畴,也是做人的规律和诀窍。《庄子•盗趾》中讲了一则古人重诺言、讲诚信的典故:“尾生抱柱”(又称“柱下期信”):原文为:“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意思是说古代有一名青年名叫尾生,与一女子相爱,情深意切。一日,两人相约在某桥下相会。后来,恰遇泛潮,江水上涨,那女子还没有到来。尾生却始终坚守诺言,死守在桥下,抱着桥柱不放,最后被江水淹没而死。后人常以“尾生抱柱”或“柱下期信”作为守信的代词。宋代理学家、教育家程颢程颐两兄弟曾说“学者始于诚”,“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然诺,守信义的道德传统,留下了不少“千金一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类的美谈佳话;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诚信仍然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和品格。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的品德和素质,不仅难以形成内在统一的完备的自我,而且很难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取得成功。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关系。处理这种关系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有章必循,有诺必践;否则,个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会就失去运行之规。“诚”不仅是德、善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信”是一个人形象和声誉的标志,也是人所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缺失诚信,就会使自我陷入非常难堪的境地,个人也难于对自己的生命存在做出肯定性的判断和评价。同时,缺失诚信,不仅自己欺骗自己,而且也必然欺骗别人,这种自欺欺人既毁坏了健全的自我,也破坏了人际关系。
日本著名跨国公司“松下电器”的创始人、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认为: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有一位美国商人也说:“一个人可以失去财富、失去工作,但万万不可失去信誉。”在社会生活中,诚信不仅具有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而且具有约束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 “诚信”的原则和精神,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石;它不仅对促进社会稳定繁荣、导正社会风俗、医治社会精神疾病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加强社会成员的个人道德涵养,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培养有知识、有作为、讲道德、守法纪的一代公民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立国、立业之本,也是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法宝。
二,诚信从娃娃抓起必须从父母做起。
诚实守信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要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需要从小养成。而家长应该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起到表率作用,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种诚实守信美德的种子。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意思是:三岁可知人长大了以后的发展,七岁可知人老了以后如何。它说明:人的思想、作风、习惯等,从小就要加强培养,不可养成不良的作风和习惯等。当然,诚信的养成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只有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教育和自我教育才能化作自觉的行动。笔者以为:诚实守信从娃娃抓起必须从父母做起,且不说“子不教父之过”、“有其父必有其子”等古训道理,就冲着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是所有人(不论其民族、贫富、文化、职业、地位……如何,都毫不例外)都要遵循的。如果一个人不具备诚信的品质,他必然失信于社会,迟早都会被社会所摒弃。从这个角度上说,父母也应该做孩子诚信的榜样!
音乐家贝多芬告诫人们:“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高尔基也曾这样教育孩子:“假如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带上你的诚信,那么你的生活将会很轻松很愉快!”笔者一直信奉这样的教育原则: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不是口头上的传诵,而是活生生的行为习惯. 这里不能不引用流传千古的我国古代诚信典故《曾子杀猪明不欺》,原文如下: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这个故事翻译成现代白话文意思是: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小孩子并不懂事,什麽知识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母亲哄骗小孩,小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 说完,曾子便杀了猪给孩子吃。这个故事笔者在孩提时代就听父亲说过,后来自己为人母后又把它讲给女儿听(笔者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常常利用晚上哄孩子睡觉前讲故事之机,讲许多关于诚信的故事,比如《季布“一诺千金”》、〈商鞅立木为信〉、《韩信的故事》、《晏殊诚实守信的故事》、《宋濂的故事》、《狼来了》、《皮诺曹》等等。)如今,已是一名大学生的女儿,一直以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知书达理、乐于助人而广受亲戚朋友和老师同学们的好评。笔者切身体会到:要使自己的孩子从小树立诚信美德,家长首先必须做好榜样。同时,还需要学校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社会营造诚信的环境氛围。有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密切配合,那么,娃娃们就能在诚信氛围中成长,使诚信意识入心入脑,长大后诚实守信就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相反,如果没有家长的言传身教,更有甚者,有的家长还“鼓励”孩子把拾到的(或是偷来的)钱物留下,放纵甚至教唆孩子撒谎、考试作弊,加上现实社会中确实存在一些不讲诚信的现象,那光靠学校里老师在课堂上讲“诚信”,孩子是很难形成真正的诚信精神的。指望他(她)长大成人后“诚实做人、诚信做事”那是X+Y--两个未知数相加,答案很难确定!
三,诚信从娃娃抓起学校必须加强德育工作。
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良好的教育犹如春风化雨,一个社会,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高度重视对公民(特别是娃娃)的教育引导,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因此,要教育娃娃诚信,学校的德育工作任重道远。伟人邓小平谆谆教导我们:“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四化建设的实现要靠知识、靠人才。政策上的失误容易纠正过来,而知识不是立即就能得到的,人才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这就要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而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德育方面教给娃娃的知识应该包括诚信美德。国外有一位80岁高龄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声称自己得到的最好教育是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比如对人有礼貌、讲诚信,吃饭前要洗手等等,这个情况表明:好的生活习惯和诚信品德是从小养成的,它既来自家庭,也来自学校和社会!有资料表明:美国从幼儿园和小学起就十分重视对孩子的诚信教育。波士顿大学教育学院设计的基础教材中突出了“诚信”方面的内容。其中一篇课文讲述了一则古代中国的故事:一位国王要选择继承人,于是发给国中每个孩子一粒花种,约好谁能种出最美丽的花就将被选为未来的国王。当评选时间到来时,绝大多数孩子都端着美丽的鲜花前来参选,只有一个叫杨平的端着空无一物的花盆前来,最后他却被选中了。因为孩子们得到的花种都已经被蒸过,根本不会发芽。这次测试不是为了发现最好的花匠,而是选出最诚实的孩子。教材建议老师在班上组织讨论,向学生介绍“最大程度的诚实是最好的处世之道”这句谚语。
近几年来,在我国重视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大形势下,各级各类学校也十分重视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各种版本的<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读本>层出不穷、不胜枚举。其中,笔者有幸阅读了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读本》,觉得受益非浅,此书收录了许多古今中外关于诚信的故事,如有一则外国诚信故事至今笔者记忆犹新:“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只购得4瓶啤酒,尔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读了这样的诚信故事,对正值身心发育期和性格成长期的孩子们来说,相信对他(她)今后人生中树立诚信美德一定大有禆益。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教育学生要讲诚信,老师的垂范作用不容忽视,因为: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名言),更何况“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既然教师如父母,那么,教育娃娃诚信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比如,在日常教学中,有的学生提问的是新知识或非本专业的知识,老师也不一定都懂,那么,身为老师应该坦然、诚实地告诉孩子“这个知识老师也不会,等我找到答案再告诉你们。”而不应该不懂装懂、胡乱解释、误人子弟;另外,老师应恪守对学生的每一个承诺,哪怕是再微小不过的事都不能敷衍孩子,而应以诚相待,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诚实的、守信的,使他们在一个诚信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成为具有优秀品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四,诚信从娃娃抓起社会必须营造诚信的环境。
教育娃娃诚信,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学校的德育工作固然重要,但社会道德环境氛围对孩子们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常言道:社会是一所大学堂;也有人说:社会是一口大染缸! 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们所能感受到的社会道德氛围,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给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作用于社会道德,既产生许多促进社会道德进步的积极因素,又滋生一些阻碍道德进步的消极因素。毋庸讳言,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孩子们面对的与诚信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现象和举动比比皆是,当今我们的社会在诚信建设方面还存在种种问题,信用缺失引发的矛盾经常发生。在人们身边充斥了各种光怪陆离、超乎想象的失信、欺骗现象,例如:给炸油条里加洗衣粉;给猪喂瘦肉精或注水猪肉;给甲鱼鳝鱼喂避孕药,给面粉加滑石粉等等,令人叹为观止、瞠目结舌。从市场反映出的情况来看,无照经营,商标侵权,制假售假,合同欺诈,虚假招标,骗税逃税,伪造假账,恶意拖欠,变相传销……更令人痛心的是”三鹿”奶粉事件--三鹿集团生产销售有毒奶粉,不仅毒害无辜的婴幼儿,打破企业自己的饭碗,影响石家庄、河北省,殃及奶农、奶企,而且危及我国食品行业甚至是整个“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和竞争力。教训何其惨痛和深刻啊!另外,不应否认,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不诚信者占便宜、老实人吃亏的现象.这种种行为像“病毒”一样侵蚀着社会的肌体,像“沙尘暴”一样吞噬着信用的“绿洲”。不讲诚信、欺骗欺诈已成为人人痛恨的一大公害,成为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它一旦像“猪流感”一样暴发流行,势必影响青少年一代诚信品德的养成。因为学生思想的单纯性和好奇心决定着他们的接受程度,由这一问题所导致的性格变异,将直接作用于他们的人生以及影响社会。尤其是对社会产生浓厚的认知兴趣的小学生,在性格塑造和道德养成上,外部社会的影响力很可能就超过了内部教育的促进力。因为学生对外界的事物总是主动参与,而对于学习似乎普遍存在被动接受的状况。令人担忧的是,当前社会上种种信誉缺失的现象和行为,特别是市场上所普遍存在的假冒伪劣问题已然影响甚至左右了学生们对社会的看法,校园也早已不是往日圣洁的象牙塔。不诚信反映在校园里的现象主要有:学生作业通过互联网“代作”,作文网上抄袭,考试用手机等高科技手段作弊或干脆雇“枪手”;代考……更让人不能容忍的是,为应付上级检查,有些老师为学生编造应对检查的谎话和举措,使学生无所适从。针对这些不良现状,我们必须进一步在全社会大力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明礼诚信方面的教育,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气,营造强有力的舆论氛围。应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喉舌功能,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大力弘扬诚信美德,宣传推介一批“诚实守信,操守为重”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关注那些即使因诚信而一时吃了亏,仍不改初衷,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的典型人物。同时,加强舆论监督,大胆曝光一些“言而无信,行之不远”的反面典型,用生动事例教育人们:那些不讲诚信,制假售假、坑蒙拐骗的人,可能逞一时之快,得一时之利,但必以东窗事发、身败名裂而告终。假的终究是假的,谎言就是谎言,没有拆不穿的假象,没有识不破的骗局。从古至今,没有一项事业能够建立在无诚不信的沙滩之上。
当然,诚信建设靠教育,更靠法制。当前社会的信用缺失,既与诚信教育不够有关,更与法规的滞后、政策的不完善和制度的不健全相连。试想,如果对失信、造假、欺骗等行为惩罚不力,处罚的代价远低于造假、欺骗所得的利益,那就必然导致失信行为屡禁不止;如果违法比守法能获得更大利益,贪赃枉法比严格执法能获得更多好处,就很难让广大公民信守法律。为遏制信用缺失现象,中国人民银行已成立个人征信系统,我们每个人的信用记录都进入央行个人征信系统中。通过全国征信系统,马上可查询到该用户是否诚信用户,银行可以有的放矢,让那些不诚信的人成为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根本别想贷到款;把钱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和诚信的用户身上。同时也减少了银行的工作量,给国家和集体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可以说:信用记录将一直伴随着你,信用记录已成为人的第二张身份证。可喜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制度的完善,依靠诚信而获得成功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不讲诚信而付出的代价越来越沉重,这是总的趋势,不可阻挡。《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中说:“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 但愿诚信尽快再成为中国人(尤其娃娃们)的美德。
总之,共建和谐海西,必先倡导诚信海西。人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诚信无欺的环境中,诚信环境的形成取决于每个人对诚信所持的态度。海西诚信建设是每个海西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大家要积极参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娃娃抓起,为娃娃们营造一个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这才是真正长远的效益。因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假如没有一个诚信的家庭、没有一个诚信的学校、没有一个诚信的社会,那么如何能塑造出诚信的下一代呢?没有诚信的下一代,围绕海西促诚信终将成为一句空话,更谈何树立海西诚信形象,促进海西经济发展!
参考资料:
邓小平《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1986年4月19日)
任仲平<论诚信>人民日报2006年1月23日
《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读本》中央文献出版社
(詹小燕 苏英纶)
|
|
|
|